在工厂自动化升级的过程中,“自动化设备” 和 “非标自动化设备” 是经常被提及的两个概念。很多人以为它们只是名字不同,实则在设计逻辑、适用场景、成本等方面有本质区别。选对类型能让自动化升级少走弯路,选错则可能导致设备闲置、成本浪费。
自动化设备(也称 “标准自动化设备”)是按照通用需求设计的定型产品,就像批量生产的 “成衣”。比如常见的自动打带机、标准规格的缠绕膜机,它们的参数(如打带宽度、缠绕速度)是固定的,能满足 80% 以上的常规包装需求。这类设备由厂家批量生产,有统一的型号、说明书和售后标准。
非标自动化设备则是 “量身定制的西装”,针对企业的特殊需求设计。它没有固定型号,图纸、零件、程序都是 “一对一” 定制,甚至可能需要多个标准设备的功能整合(如将打带、贴标、称重功能集成在一条专机上)。
自动化设备适合 “常规场景”,比如电商仓库的纸箱封箱、食品厂的瓶装产品贴标。这些场景的货物规格相对统一,生产节拍稳定,标准设备的固定参数完全能满足需求。
自动化设备的采购成本低,交货周期短,后期维护方便。适合中小批量生产、预算有限的企业,比如社区团购仓库用标准缠绕膜机,初期投入小,能快速回本。
非标自动化设备因定制化设计,成本较高,设计和生产周期长。后期维护需要原厂支持,但能解决标准设备无法处理的问题。
自动化设备和非标设备没有 “优劣之分”,只有 “适配之别”。标准设备是自动化升级的 “入门之选”,快速解决基础需求;非标设备是 “进阶方案”,攻克个性化难题。很多企业会组合使用 —— 用标准设备处理常规产品,非标设备解决特殊工序,既控制成本,又兼顾效率。
选设备时,先梳理自身需求:货物规格、生产节拍、预算、是否有特殊工序,再对应选择,才能让自动化设备真正创造价值。